CuInS2/ZnS量子点对人卵颗粒细胞的毒性效应与机制

Carcinogenesis,Teratogenesis & Mutagenesis(2022)

引用 0|浏览8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体外原代培养人卵颗粒细胞,检测CuInS2/ZnS量子点的细胞毒性效应并分析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透明质酸酶消化收集人超排卵外的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设立PBS对照组和低(1μg/mL)、中(10μg/mL)、高(100μg/mL)CuInS2/ZnS量子点实验组,利用CCK-8法检测量子点处理后颗粒细胞活力的变化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Annexin V/PI双染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颗粒细胞凋亡情况;采用不同试剂盒分别检测性激素孕酮(P)和雌二醇(E2)的释放以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SH)活性的变化.结果:体外原代培养人卵颗粒细胞生长良好,在体外培养72 h后开始自发凋亡并黄素化.采用CuInS2/ZnS量子点处理后48 h的IC50为66.72μg/mL.与PBS对照组比较,高剂量量子点处理组明显抑制细胞活力(P<0.01),诱导细胞凋亡(P<0.01),增加颗粒细胞P和E2的释放(P<0.05或P<0.01),中、高剂量量子点处理后颗粒细胞中ROS水平显著增加(P<0.05或P<0.01),颗粒细胞内的MDA、T-AOC及T-SOD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高剂量量子点作用后细胞内的GSH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进行了人卵颗粒细胞系的体外原代培养,发现10μg/mL剂量以上CuInS2/ZnS量子点可以通过侵入颗粒细胞引起氧化损伤,促进细胞凋亡引发毒性效应,为CuInS2/ZnS量子点在临床应用中的生物安全性评估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