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农田防护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氮素形态特征

Forest Engineering(2022)

引用 0|浏览18
暂无评分
摘要
探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氮素形态变化,以阐明农田防护林地对土壤氮循环的影响,为农田防护林的建设管理提供依据.该研究选取黑龙江省拜泉县樟子松纯林、落叶松纯林、樟子松×落叶松混交林3种典型农田防护林型的土壤,测定土壤理化指标、氮素形态指标及氮转化功能基因拷贝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混交林根际土壤的酸性程度高于纯林,其中,樟子松纯林根际土壤pH显著高于其他林型,落叶松纯林土壤电导率最高,其根际电导率值高达(53.33±2.54)μS/cm,混交林土壤容重显著大于纯林(P<0.05);混交林两树种的根际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各自纯林(P<0.05),表明混交林土壤氮素成分在3种林型中最优;与其他林型相比,樟子松纯林根际土壤功能基因拷贝数(amoA-AOA、amoA-AOB、nirS、nosZ、narG、nifH)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表明其影响了土壤氮转化速率,降低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的含量;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氮素形态变化与土壤理化指标和氮转化功能基因密切相关,amoA-AOA基因与amoA-AOB基因分别为研究区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影响最大的因子,说明硝化作用在土壤氮转化中占主导位置.综上,防护林型的适宜建设程度由大到小为:混交林、落叶松纯林、樟子松纯林.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