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2022)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后短期预后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2013年5月至2017年7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完成血管内机械取栓手术的AIS患者284例,针对一般资料和疾病状态,对实施全身麻醉的患者与保留自主呼吸的镇静处理或局部麻醉的患者对比,分析手术麻醉相关信息.结果 术前2组患者脑卒中OCSP分型有不同表现,NIHSS分值全麻组高于非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患者意识水平危重比例较非全麻组高(P<0.05);术后2h及24h患者NIHSS评分全麻组得分仍高于非全麻组(P<0.05).2组患者从发病到血管再通时间及从穿刺到再通时间全麻组患者均较长(P<0.05).全麻组麻醉诱导实施时间也明显长于非全麻组(P<0.05).术后3个月评估发现,患者神经功能结果可见术前NIHSS评分越高,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OR=1.098,95%CI 1.037~1.162);年龄越大术后患者康复程度越差(OR=1.030,95%CI 1.007~1.053);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越长术后功能损伤越严重(OR=1.006,95%CI 1.001~1.011).结论 术前疾病严重程度、年龄及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严重影响AIS患者预后,是否与麻醉方式相关需进一步研究.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