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株不同J亚群禽白血病毒株诱发组织增生病变和细胞因子表达的比较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2022)

引用 1|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旨在比较ALV-J-SD1005毒株和ALV-J-NX0101毒株感染鸡只致病性、诱发先天性免疫因子和致肿瘤因子表达的差异,用感染剂量为103TCID50的两株病毒分别颈部皮下接种75只1日龄海兰褐鸡,感染后7、14、21 d检测体重、肿瘤病变、死亡率、血液和皮下纤维组织中病毒含量以及肝中鸡TRIM25、MDA5、IRF7、IFN-α/β、14-3-3σ、P53、STA T1等免疫因子或肿瘤因子的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雏鸡感染ALV-J-SD1005毒株后最早于第10天出现纤维组织增生,14 d致纤维组织增生率为100%(18/18),死亡率为5.2%(1/19);随着感染日龄的增加,增生组织指数和死亡率不断升高,21 d时分别达34.4%(74.5/209.5)和58.3%(7/12).血液和皮下纤维组织的病毒载量显著升高;同时,显著上调鸡肝中MDA5、IRF7、P53等基因的表达量,下调IFN-α/β和14-3-3σ基因的表达量;而鸡TRIM25基因呈现感染早期(7 d)表达显著下调,后期(14~21 d)表达显著上调.ALV-J-NX0101毒株感染后21 d未检测到肿瘤发生,也没有鸡只死亡,但见鸡血液等组织中病毒载量显著增多,鸡TRIM25、MDA5、IRF7、IFN-β、IFN-α基因表达显著下降,STA T1基因表达显著上调.上述结果可以看出,ALV-J-SD1005毒株与ALV-J-NX0101毒株在感染鸡体内诱发不同的抗病毒反应和抗肿瘤反应,导致产生明显不同的病毒增殖和致病特点.本研究为深入理解两株ALV-J病毒致肿瘤机制、探索新诊断标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