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20年中国地表温度时空分异及归因分析

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22)

引用 0|浏览8
暂无评分
摘要
地表温度(LST)变化对陆面过程的能量收支平衡与生态系统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MOD11C3数据,使用回归分析、GIS空间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质心模型等方法,分析了中国2001-2020年LST变化及其时空分异格局;运用地理探测器识别中国38个生态地理分区下LST变化的主导因子,进而探寻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①中国2001-2020年LST气候平均值为9.6℃,整体呈东南及西北干旱区高、东北及青藏高原低,平原高、山区低的基本格局;LST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66;第一阶梯负相关性最为显著,相关系数达-0.76,LST递减率为0.57℃/100 m;②中国2001-2020年LST倾向率为0.21℃/10 a,升温区占国土面积的78%,整体呈现"多核式升温,轴线式降温"的空间特征;③中国LST及变化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冬、夏两季均温空间分布较其他季节的差异较大且波动更为明显;季节性升/降温区的质心轨迹呈环状,且运动呈现出对应的季节性反向轨迹,降温区质心移动幅度更大,说明降温区的区域差异性和季节变异性较大;④中国LST变化由自然影响与人类活动共同驱动,其中自然因素贡献更大,日照时数和海拔是关键因子;两大主导类型在空间分布上与"胡焕庸线"高度吻合,其以东区域多以人类活动强度为主导并与地形因子共同作用,而以西区域则多以自然因素为主,通过与气候、地形、植被等因子的相互耦合从而增强/削弱LST变化幅度.本文可为应对气候变化、解析地表环境模式、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提供科学参考.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