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种近海鱼重金属污染状况及食用安全性评价

Food Science(2022)

引用 0|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为探究近海鱼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食用健康风险,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对蓝圆鲹、蓝点马鲛等9种近海鱼的头、尾、皮、骨、鱼肉和内脏中铅(Pb)、镉(Cd)、铬(Cr)、总砷(As)、无机砷和总汞(Hg)的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污染指数法和目标危害系数法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4组样品中有9组Cr含量超过国家标准(GB 2762-2017《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超标率16.67%;7组样品Cd含量超标,超标率12.96%;2组样品Pb含量超标,超标率3.70%;无机As、总Hg含量均未超标.分析近海鱼不同部位重金属含量,54组样品中有7组鱼内脏重金属含量超标,超标率12.96%;鱼头、鱼尾各有3组重金属含量超标,超标率5.56%;鱼肉中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单因子污染评价结果显示,Cr污染最为严重,Cd次之,之后是Pb.无机As及总Hg相对污染指数最低.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显示,沙丁鱼内脏最高,达到3.877,处于重度污染级别.蓝圆鲹、蓝点马鲛、鲭鱼和金线鱼的内脏的综合污染指数属于中度污染级别.所有鱼肉组织的单一和多种重金属复合风险系数均小于1.由此可见,近海鱼中内脏重金属污染较严重,但鱼肉食用均安全.本研究将为近海鱼类的日常食用及其下脚料综合开发提供安全指导.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