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心房颤动的长期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Arrhythmias(2021)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评估冷冻球囊消融(CBA)联合左心耳封堵(LAAC)一站式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行CBA联合LAAC一站式治疗的非瓣膜性、药物难治性房颤患者291例,其中男154例,女137例;年龄中位数69.0(64.0,76.0)岁。术后随访主要复合终点事件(房性心律失常复发、脑卒中)、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估手术前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288例(288/291,99.0%)患者实现即刻的肺静脉隔离和左心耳封堵,3例患者因为左心耳(LAA)开口过大无法行LAAC。CBA时间为(90.1±15.6) min,肺静脉隔离成功率为100%。64例(64/291,22.0%)置入盘式封堵器,227例(227/291,78.0%)置入塞式封堵器。盘式封堵器再释放率较塞式封堵器高[(30/64,46.9%)对(17/227,7.5%), P<0.001],且手术时间更长[(60.3±21.4) min对(49.2±17.6) min, P<0.001]。虽然两组术后即刻残余漏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4,5.3%)对(8/227,3.5%), P=0.540],但在3个月完成TEE复查的242例(242/291,83.2%)患者中,置入盘式封堵器的患者发生残余漏的比例要高于塞式封堵器[(6/61,9.8%)对(6/218,2.8%), P=0.040]。随访(34.5±13.1)个月,12例(12/291,4.1%)患者失活,抗凝药停药率为97.5%(272/279),89例(89/279,31.9%)观察到主要终点事件发生,其中,5例(5/279,1.8%)发生出脑卒中,主要终点事件的1年生存率为86.0%(240/279)。对主要复合终点事件的生存分析显示,无论按房颤类型还是按封堵器类型分组,组间无事件生存百分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颤类型Log-Rank, P=0.827;封堵器类型Log-Rank, P=0.174)。MACE的生存分析同样显示,无论何种分组,组间无事件生存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颤类型Log-Rank, P=0.807;封堵器类型Log-Rank, P=0.117)。 结论:对于高脑卒中和/或高出血风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CBA联合LAAC一站式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选择。术前及术中应当仔细评估左心耳形态及开口大小,对封堵器类型进行谨慎选择。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Atrial fibrillation,One-stop,Cryoballoon ablation,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Stroke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