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粳系列品种氮素利用效率初探

ZHAO Ling, ZHANG Yong, ZHU Zhen, CHEN Tao,ZHAO Qing-yong, ZHANG Ya-dong,WANG Cai-lin

wf(2022)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研究南粳系列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对氮素的响应,为大面积绿色生产提供依据.以南粳系列7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4个氮肥水平[不施氮肥(N0:0 kg/hm2)、低氮(N1:150 kg/hm2)、中氮(N2:300 kg/hm2)、高氮(N3:450 kg/hm2)]对品种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氮肥水平为主区,品种为裂区,3次重复,考察了剑叶性状、节间抗折力、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对氮肥的响应及不同品种的氮肥利用特性.结果表明,施氮处理均提高了南粳系列品种的产量,7个品种呈不同程度的增产,增产范围从1.61 t/hm2到3.43 t/hm2,氮素偏生产力为59.61~66.61 kg/kg,氮素收获指数为60.29%~68.07%,氮素农学利用效率为9.82~18.98 kg/kg,氮素生理利用效率为41.31~58.20 kg/kg.南粳5818、南粳9036和南粳60为氮肥高效敏感型品种,南粳5818、南粳9036的氮肥贡献率、氮素农学利用效率较高,南粳60的氮素生理利用效率较高,这3个品种在生产中需要优化氮肥运筹方式以充分发挥氮肥的增产作用.对氮素反应较迟钝的品种,在生产中需要适当降低氮肥用量,进一步协调氮肥与产量的关系,以获得较高的氮肥利用率.在本研究中,南粳系列品种高产的关键是在稳定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的基础上,稳步提高群体颖花量.南粳5718和南粳9036高氮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抗倒性,是江苏省高氮条件下种植水稻的良好选择.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