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含量、叶片显微结构及产量对花后遮光的响应机制

Acta Agronomica Sinica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开花期至成熟期弱光是小麦生产中的环境胁迫之一,本研究以江汉平原大面积推广品种郑麦9023、襄麦55、扬麦158和扶麦1228为试验材料,研究弱光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自开花期至成熟期进行遮光(AS),并以不遮光处理为对照(CK),测定了旗叶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和叶片显微结构,以及耐弱光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干物质量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花后遮光导致各品种小麦旗叶SPAD值、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叶绿素a含量及叶绿素b含量升高,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结构紧密度、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降低.不同小麦品种对花后弱光的响应表现不同,襄麦55和扬麦158旗叶叶肉细胞形态和分布受影响小于郑麦9023和扶麦1228.与郑麦9023和扶麦1228相比,襄麦55和扬麦158旗叶SPAD值、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幅较大,叶绿素a/b降幅较大.遮光处理下襄麦55(29%)和扬麦158(34%)减产幅度小于郑麦9023(38%)和扶麦1228(47%),表明襄麦55和扬麦158能够保持较高的产量,对弱光环境具有较高的适应性.能够保持较高的旗叶生理活性是襄麦55和扬麦158在光照不足环境下生产力高于郑麦9023、扶麦1228的生理基础.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