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膜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生物学特性及在肩袖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wf(2022)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1968年,Friedenstein等[1]首次发现大鼠骨髓中存在一群可以形成成纤维样细胞集落的细胞,并在体外能够分化为骨组织,移植到小鼠体内后可以重建造血微环境。1991年,Capian[2]将骨髓中具有上述特征的细胞首次命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BMMSC)。随后,将肌肉、脂肪、胎盘、脐带等不同组织中的前体细胞统一命名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2001年,De Bari等[3]首次从人膝关节滑膜中分离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ynovial membrane mesenchymal stem cell, SMMSC)。2016年,国际细胞治疗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ellular therapy, ISCT)对MSC的特征进行了统一描述。MSC在体外培养时需符合以下特点:(1)能够黏附在培养皿中并增殖;(2)细胞表面表达CD73、CD90和CD105标记物,但不表达CD45、CD31、CD34、CD14、CD11b、CD79a、CD19和HLA-DR;(3)在合适条件下可以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4] 。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