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氯胺酮对小鼠抗抑郁作用的机制与海马GABA B受体的关系

Chinese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2023)

引用 0|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对小鼠抗抑郁作用的机制与海马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 BR)的关系。 方法:雄性C57BL/6J(B6)小鼠54只,8周龄,体质量25~30 g,取40只小鼠采用慢性社会挫败应激法建立抑郁模型,造模后第11天时采用社交回避实验筛选出26只抑郁易感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13):抑郁易感组(Sus组)和抑郁易感+艾司氯胺酮组(Sus+S-ket组);剩余的14只小鼠作为对照组(C组)。造模后第12天开始,Sus+S-ket组连续3 d每天腹腔注射艾司氯胺酮10 mg/kg,C组和Sus组连续3 d每天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最后一次腹腔注射后1 h时行旷场实验,记录运动总距离;旷场实验结束后1 d时行强迫游泳实验,记录不动时间;强迫游泳实验结束后1 d时行糖水偏好实验,计算糖水消耗比例。行为学测试结束后1 h时深麻醉下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ABA BR1、GABA BR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mTOR(p-mTOR)、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磷酸化TrkB(p-TrkB)、谷氨酸受体1(GluR1)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的表达,计算p-mTOR/mTOR比值和p-TrkB/TrkB比值;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CA1区BDNF荧光强度;高尔基染色法测量海马CA1区树突棘数量。 结果:3组旷场实验运动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C组比较,Sus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延长,糖水消耗比例降低,海马GABA BR1、GABA BR2、BDNF、GluR1、PSD95表达水平及p-mTOR/mTOR比值和p-TrkB/TrkB比值降低,海马CA1区BDNF荧光强度降低,树突棘数量减少( P<0.05),Sus+S-ket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us组比较,Sus+S-ket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缩短,糖水消耗比例升高,海马GABA BR1、GABA BR2、BDNF、GluR1、PSD95表达水平及p-mTOR/mTOR比值和p-TrkB/TrkB比值升高,海马CA1区BDNF荧光强度升高,树突棘数量增加( P<0.05)。 结论:艾司氯胺酮对小鼠抗抑郁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GABA BR的表达,激活mTOR-BDNF信号通路,改善突触可塑性有关。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Ketamine,Depression,Receptors, GABA-B,Hippocampus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