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临床分类探讨

China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2023)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临床分类方法.方法:回顾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5年7月-2022年3月采用全麻手术治疗的120例重症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影学资料,探讨一种新的分类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症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可分为5类.Ⅰ类82例(68.33%),感染集中在舌骨-颧弓平面范围,通过下颌下切口能充分引流各间隙感染;Ⅱ类13例(10.83%),感染向上波及颞深间隙,需行下颌下及颞部2个切口充分引流;Ⅲ类14例(11.67%),感染向下波及锁骨以上的颈下部间隙,需行下颌下及锁骨上切口充分引流;Ⅳ类5例(4.17%),感染波及颗部到锁骨上范围,需结合下颌下、题部及锁骨上多个切口引流;V类6例(5%),感染突破锁骨平面波及纵隔、胸腔,必须联合心胸外科行纵隔及胸腔引流.从Ⅰ类到V类患者病情逐渐加重,治疗难度逐渐递增,风险逐渐提高,平均ICU监护时长、住院时长、住院花费及抗菌药费用等医疗资源消耗也逐渐增加(P<0.0001).结论:重症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危及生命,多学科联合是治疗的前提.对该病进行合理分类,是精准化、规范化治疗的基础,广泛彻底的脓肿切开引流联合有效的辅助冲洗是治疗的关键.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