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地区高校人工湖热环境实测研究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2023)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湿热地区气候具有高温高湿的特征.相关研究表明,在夏季居民常常反映自己处于偏热的状态,并普遍希望能够降低所处环境的气温.为此,作为一种城市冷源,开放的水面常常被应用于各种尺度的城市、社区与校园中,并与植被、遮阳等措施共同改善城市热环境.目前,国内外有较多学者开展水体对水滨热环境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体对于湿热地区的日间水滨热环境有一定的降温增湿作用,但对于较寒冷地区与夜间也具有一定增温作用.对于水体热环境的研究主要采取模拟研究与现场实测的方式,在室外热环境模拟领域广泛使用的ENVI-met在水体模拟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主要表现在对夜间的水温模拟有较大的误差;水体实测研究则缺乏以湿热地区校园人工湖尺度水体为对象的相关研究.以湿热地区某高校人工湖为例,监测其周围的气象参数,并据此明确对高校湖滨热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高校人工湖尺度的开放水面对湖滨热环境的影响规律,为高校人工湖滨环境设计提供实测基础.选取广州市某高校内人工湖作为实验对象,在人工湖周围、上方及水下布置了共24个测点,进行了为期25 h的实测,得到了全天的水体温度、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太阳辐射量等参数,并对其展开多层次的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湖对湖滨环境有着较为显著的降温与增湿作用.日间由于水分蒸发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达到降温的效果,而在夜间并未观测到对周围环境显著的升温效应,此外,未观测到距湖滨距离变化的稳定温湿度变化梯度.水体温度与水面上方气温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但水体内部温度较水上气温稳定,在11:00-18:00水体温度持续低于水上气温,在6:00-10:00及19:00至次日7:00水体温度持续高于水上气温,水下温度峰值与水上气温峰值均较水面温度有不同程度延迟.风向对湖滨气温与湿度分布有较大影响,水体下风向测点相较上风向测点有着更低的温度与更高的相对湿度.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