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MSM人群HIV感染学生生存质量分析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23)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了解高校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学生的生存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该人群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陕西省、重庆市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随访管理的高校MSM人群HIV感染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信息、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资料;采用中文版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价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4个领域和总体生存质量,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高校MSM人群HIV感染学生182例,其中陕西省、重庆市和广东省分别为39、48和95例;年龄M(QR)为21(3)岁;本科及以上128例,占70.33%.总体生存质量评分为(15.54±2.61)分,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14.53±2.28)、(14.26±2.51)、(14.14±2.56)和(14.51±2.15)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β'=0.175)可影响总体生存质量;受教育程度(β'=0.188)和近6个月男性性伴数(β'=-0.161)可影响生理领域生存质量;对男男商业性行为态度(β'=0.149)可影响心理领域生存质量;调查地区(陕西:β'=-0.211;重庆:β'=-0.150)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β'=0.197)可影响环境领域生存质量.结论 高校MSM人群HIV感染学生生存质量总体较好,地区、受教育程度、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对男男商业性行为态度和男性性伴数是高校MSM人群HIV感染学生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