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调控冠心病心绞痛模型大鼠特异性经穴敏化发生的分子机制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2023)

引用 0|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筛选冠心病心绞痛模型大鼠在血浆和敏化穴皮肤组织中共同表达的差异表达的miRNA,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从基因调控的角度阐释穴位敏化现象发生可能存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空白组.采用腹腔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 Hydrochloride,ISO)的方法来制备冠心病心绞痛大鼠模型,连续干预14天.通过穴位机械痛阈变化率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率的检测来确定敏化穴位.分别对血浆外泌体及敏化穴位皮肤组织进行miR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学信息分析,筛选出疾病状态下血浆和皮肤共同表达的mi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验证其表达水平,证实其在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中与穴位敏化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穴位机械痛阈变化率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率的结果均表明,疾病状态下特异性经穴内关穴发生了穴位敏化现象.在血浆和皮肤的高通量测序中发现rno-miR-144-3p作为二者共同表达的基因均表达下调,且qPCR验证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疾病模型中内关穴发生了穴位敏化现象,而rno-miR-144-3p可能是引起穴位敏化发生的关键分子因素,为解释穴位敏化现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了参考.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