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腰椎椎间孔镜三维穿刺导向器的研发及临床应用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Operative Surgery(2023)

引用 0|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研制一种可提高定位穿刺成功率的经皮腰椎椎间孔镜三维穿刺导向器,并探讨临床应用效果,评价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①依据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要求的穿刺标准位置[1],设计并制作经皮腰椎椎间孔镜三维穿刺导向器,并通过徐州市叁帝科技有限公司加工制作成形.②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8例.L4~L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2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C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32例.实验组(A、C组)使用经皮腰椎椎间孔镜三维穿刺导向器定位穿刺,对照组(B、D组)采用常规TESSYS技术定位穿刺.分别记录四组的穿刺相关指标,包括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及术后相关并发症、术后临床疗效等,并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①穿刺指标: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透视次数均优于对照组(P<0.001);②并发症发生率:A、C组各出现1例神经根损伤,B组无穿刺并发症发生,D组出现2例术后神经根性痛觉过敏和1例椎间隙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各组术后腰腿痛VAS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前、术后各时点(术后3 d和术后1、3、6个月)A、B两组间比较,C、D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各组术后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前、术后各时点(术后3 d和术后1、3、6个月)A、B两组间比较,C、D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按改良MacNab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术后6个月A、B两组间比较,C、D组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TESSYS定位穿刺技术比较,经皮腰椎椎间孔镜三维穿刺导向器能提高定位穿刺准确性及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及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患双方射线暴露量,且不会增加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