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低体温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23)

引用 0|浏览8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AKI)患者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期间低体温的发生率及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不同加温方式对CRRT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行CRRT的AK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透析液加热组和回输管路加热组。两组均由床位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提供合理的治疗模式和参数设置。透析液加热组使用AsahiKASEI血透机加热板直接对透析液进行加热,加热温度设置为37?℃;回输管路加热组使用Prismaflex CRRT系统自带的Barkey血液加热器对回输管路进行加热,加热管路温度设置为41?℃。持续监测患者体温,将体温低于36?℃或较基础体温下降超过1?℃定义为低体温。比较两组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KI患者CRRT期间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共纳入73例行CRRT治疗的AKI患者,其中透析液加热组37例,回输管路加热组36例。与回输管路加热组比较,透析液加热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明显降低〔40.5%(15/37)比69.4%(25/36), P<0.05〕,且透析液加热组低体温的发生时间晚于回输管路加热组(h:5.40±0.92比3.35±0.92, P<0.01)。将患者按照是否发生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和非低体温组,对所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非低体温组( n=33)比较,低体温组( n=40)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降低〔mmHg(1 mmHg≈0.133 kPa):77.45±12.47比94.42±14.51, P<0.01〕,休克、使用中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比例(中等剂量:0.2~0.5 μg·kg -1·min -1,大剂量:>0.5 μg·kg -1·min -1)及CRRT治疗剂量均明显升高〔休克:45.0%(18/40)比6.1%(2/33),使用中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82.5%(33/40)比18.2%(6/33),CRRT治疗剂量(mL·kg -1·h -1):51.50±9.38比38.42±10.97,均 P<0.01〕,且两组CRRT加热类型亦存在显著差异〔低体温组以回输管路加热为主62.5%(25/40),非低体温组以透析液加热为主66.7%(22/33), P<0.05〕;将上述指标纳入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休克〔优势比( OR)=17.633,95%可信区间(95% CI)为1.487~209.064〕、使用中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 OR=24.320,95% CI为3.076~192.294)、CRRT加热类型(回输管路加热; OR=13.316,95% CI为1.485~119.377)及CRRT治疗剂量( OR=1.130,95% CI为1.020~1.251)为AKI患者CRRT期间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均 P<0.05),而MAP为保护因素( OR=0.922,95% CI为0.861~0.987, P<0.05)。 结论:AKI患者CRRT治疗期间具有较高的低体温发生率,通过加热CRRT治疗液体可以有效降低低体温的发生率;休克、使用中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CRRT加热类型及CRRT治疗剂量为AKI患者CRRT期间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而MAP为保护因素。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hypothermia,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