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丹参-桃仁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机制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2023)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丹参-桃仁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丹参-桃仁的有效成分和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从STRING平台生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化学成分-靶点网络包含88个化合物和1071个相应靶点,药物活性成分主要为木犀草素、丹参酮IIA、β-谷固醇、隐丹参酮、鼠尾草酚酮等.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关键靶点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MYC原癌基因(MYC Proto-Oncogene,MYC)、雌激素受体 1(Estrogen Receptor 1,ESR1).GO分析主要为对激素的反应、细胞体、膜伐、激酶结合、蛋白质结构域特异性结合、蛋白质同二聚化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为癌症途径、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信号通路、化学致癌-受体激活.结论:丹参-桃仁中的活性成分主要通过AKT1、TP53、TNF、IL-6、MYC、ESR1等靶点协同因子抗炎、抗氧化,从而揭示了丹参-桃仁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机制.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