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酶

范克龙, 高利增,魏辉,江冰,王大吉,张若飞, 贺久洋,孟祥芹, 王卓然, 樊慧真,温涛,段德民, 陈雷, 姜伟, 芦宇,蒋冰,魏咏华, 李唯, 袁野,董海姣,张鹭, 洪超仪, 张紫霞,程苗苗,耿欣, 侯桐阳,侯亚欣,李建茹, 汤国恒, 赵越, 赵菡卿, 张帅,谢佳颖,周子君,任劲松,黄兴禄, 高兴发,梁敏敏, 张宇,许海燕,曲晓刚,阎锡蕴

Progress in Chemistry(2023)

引用 0|浏览47
暂无评分
摘要
纳米酶(Nanozymes)是由我国科学家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它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纳米材料,能够基于特定的纳米结构催化天然酶的底物并作为酶的代替品.自2007年首次报道以来,全球已有来自于55个国家的420多个研究机构证实了纳米酶的普遍规律.纳米酶的发现第一次揭示纳米材料蕴含一种独特的纳米效应——类酶催化效应.纳米酶作为一种新材料,既有纳米材料本身的理化性质,又有类似酶的催化功能,兼具天然酶与人工酶的优势于一身.其中,纳米结构不仅赋予纳米酶高效催化功能,而且使纳米酶比天然酶稳定,易于规模化生产.另外,纳米酶独特的多酶活性将为设计廉价、稳定、各种各样全新的催化级联反应提供功能分子.纳米酶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范,2022年被IUPAC评为十大化学新兴技术.在全球从事化学、酶学、材料学、生物学、医学、理论计算等多领域科学家的共同推进下,如今纳米酶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我国科学家在这一新兴领域一直发挥着引领作用,解析了纳米酶的构-效关系,将其催化活性提高了约1万倍,实现了超越天然酶的理性设计,创造了全球首个纳米酶产品,出版了纳米酶学英文专著,发布纳米酶术语及中国/国际标准化.更可喜的是,纳米酶新领域汇集了一大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秀青年科学家,推动纳米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纳米酶的种类已经超过1200多种,其催化机制研究也更加深入,应用研究也从当初的检测逐步拓展到纳米酶催化医学、传感检测、绿色合成、新能源、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本文向读者介绍纳米酶自发现以来的主要进展,包括最近发现的天然纳米酶,期待纳米酶从新概念、新材料衍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新商品,服务人类健康,并带动新学科发展.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