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深层砂砾岩储层孔-缝成因机制及演化特征——以渤中19-6构造古近系孔店组为例

Oil & Gas Geology(2023)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优质储层的识别和预测是深层-超深层碎屑岩储层油气勘探研究的重点.以渤海湾盆地渤中19-6构造古近系孔店组砂砾岩为研究对象,借助物理模拟实验等手段,研究了孔店组优质储集空间的成因及演化,建立了渤海湾盆地深层砂砾岩储层的孔-缝演化模式.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①长石等颗粒的溶蚀孔为优质储集空间,钾长石的溶蚀随温度升高渐强甚至超过斜长石,钾长石在深层有更大的增孔潜力.②砾石级的颗粒、长英质的成分及低杂基含量更有利于压裂缝的产生,长石中压裂缝的发育程度要高于石英;垂向上,第一期压裂缝在2500 m左右的深度开始形成,第二期压裂缝在3000 m以深形成,而且其数量在4000 m左右的深度达到峰值,第三期压裂缝在4500 m以深开始形成,而且其数量随深度增大而逐渐增加.③孔隙度的垂向变化受到早期压实、晚期胶结以及中期溶蚀作用的控制.早期压实减孔17.38%;晚期铁白云石胶结减孔7.76%;有机酸溶蚀增孔5.45%.④油气充注与第二期溶蚀增孔及第一期和第二期压裂缝的发育相对应,油气在3000 m左右的深度处富集;4000 m以深压裂缝大量发育,叠加钾长石等溶蚀,预测深层砂砾岩中发育优质储层.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