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LI Changai, LIU Ling,QIU Bing, NI Cunming, NING Lili, LI Yaliang, WANG Hui, LIU Xingyu, YANG Suhui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23)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研究安徽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及其驱动因素,为安徽省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安徽省1995-2020年6期30 m分辨率的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覆被分类数据,利用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结构与空间分布、转移矩阵、动态变化及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其聚类,分析安徽省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时空变化特征;选取13个影响LUCC的驱动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995-2020年安徽省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面积耕地排首位,其次是林地、建设用地;25年间耕地、林地、草地分别减少了 3 826.6、164.7和78.5 km2,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分别增加了3 895.9、160.9、16.2 km2,耕地与建设用地相互转移面积最大.2005-2015年耕地、林地、草地减少与建设用地增加的趋势最明显,2015-2020年建设用地转移为耕地的面积大增.从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变化率可知,25年间经济发展较快的合肥市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变化率(2.18%)、芜湖市(1.60%)及矿业城市铜陵市(3.83%)、淮北市(1.60%)等高于以山区、丘陵地形为主的黄山市(0.42%)、六安市(0.66%)等.2020年各市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聚类结果分为3类:亳州市、阜阳市等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最高,为第1类;滁州市、马鞍山市等中等,为第2类;池州市、黄山市等最低,为第3类.单一与综合LUCC动态度显示的趋势为2005年前较小,2005-2015年较大,2015年后又变小.除城镇化速度、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外,2015年以后的政策因素也是安徽省LUCC的主要驱动力.[结论]随着安徽省经济、社会的发展,LUCC急剧增大,2005-2015年间有2 926.1 km2耕地被建设用地侵占.2015年后,得益于相关土地利用与生态政策的推行,LUCC综合动态度减小至0.05%,但仍存在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的情况.因此,今后应根据安徽省LUCC特征及经济、社会、自然资源具体情况,深入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及耕地占补平衡等合理利用开发土地资源的政策,促进安徽省可持续发展.
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cover change (LUCC),transfer matrix,driving factor,Anhui Province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