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章 > 正文

智库丨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作者: 康船模

浏览量: 1111

时间: 2019-07-08 02:35

关键词: 智库

人工智能是目前较为成熟的一个领域,但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人工智能依然是一个更加难以理解的名词。本文对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领域进行介绍,让更多人发现人工智能与生活的关联。

更多信息欢迎访问全球华人专家库http://gct.aminer.cn/)。

提到人工智能,很多人都有种莫名的距离感,其实,AI 普及范围比我们所知道的要广泛得多,只是没有察觉它的存在罢了。比如人工智能小程序「猜画小歌」能够通过简单的几笔画就识别出玩家画的是什么物品,十分有趣。而说到人工智能在现实生活中有趣的应用,就不得不提到 2018 年 9 月 Google 在上海龙美术馆举办了一场规模空前的 AI 体验展,2000 平米展区,17 大互动项目,把 AI 和音乐、绘画,甚至皮影戏结合了起来。在体验区中,只需通过简单有趣的互动,利用涂鸦、语言、音乐、跳舞等方式,无论大人或小孩,都可以轻松探索看似神秘的 AI。

话不多说,下面分享几大人气项目:

一、Draw to Art ----你的随手涂鸦,AI 匹配以世界名作

前段时间,Google 开发了一款人工智能猜画小程序「猜画小歌」,用户绘制出一个日常物件,然后 AI 会在限定时间识别用户的涂鸦。同样是随手涂鸦,这次的「Draw to Art」又带来了另外一种有趣的展现形式 —— 观众在左侧屏幕上任意画一个图像,AI 会在右侧匹配出相似图像的艺术作品。

它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先回想一下,小时候学画画,有一门基本功 —— 素描(没有学过绘画的朋友,也应该听说过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我们通过素描来训练自己对线条、形状和透视的感知。同样的道理,Google 的工程师们训练了一个深度神经网络,它能识别涂鸦中的视觉特征(也就是刚才说的线条、形状和透视等)。工程师们还训练它来识别绘画或者雕塑中的相同特征。这样,具有相似特征的涂鸦和艺术作品,就能够联系起来,最后程序再把最佳匹配呈现给用户。不过,Draw to Art 被设计为每个人都能轻易使用的形式,这样你离艺术大师之间就只差一个 AI 了。

二、AI Duet — AI 与你表演二重奏

除了绘画,AI 是不是也能和音乐结合?答案是肯定的。中国有不少琴童,也有不少学琴的成年人。学琴和练琴的艰辛众所周知,可如果学习音乐让你失去了乐趣,那学习的意义又在哪里呢?而AI Duet 的魅力正是在于 —— 你只需要随意弹奏一些音符,它便能根据输入的音符来生成一段保留了原始输入风格的旋律。即使你对弹奏乐器一窍不通,AI 也能根据你弹出的音符来完成一段二重奏。

我们都知道,艺术创作十分需要灵感,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AI 的行为模式有别于人类,AI Duet 经过大量数据集的训练,能对人们输入的旋律作出「应答」,希望它能帮助音乐家找到灵感,也帮助大家找到欣赏音乐的乐趣。

三、Shadow Play — 传统皮影戏,AI 来演绎

皮影戏是濒于失传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AI 皮影戏这款互动项目旨在弘扬传统民间艺术。在一间黑暗房间中,你用手势在墙上打出一些动物的手势,就像小时候我们玩过的手影游戏一样。接下来,AI 会自动识别玩家的手势,并配合动画,你的手影就会化作动物,墙壁上也会据此投射出一张美丽的皮影剪纸。不一会儿,剪纸头像就会「跳」入画布中,在荧幕上化作一段精彩的皮影戏。

这次体验展上的 AI 皮影戏,是它在上海的全球首秀。我们一直认为,科技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它也能让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AI 与传统艺术的结合就是一个很好的实现方式,不仅帮助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也给人们更便捷和轻松的渠道去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现在,AI 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是下围棋超厉害的 AlphaGo,是辅助医生进行癌症检测的 AI,它还是能随时随地帮助讲不同语言的人们进行交流的 Google 谷歌翻译。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知道发动机原理,但我们都能享受到汽车。我们也可以不知道冰箱的制冷原理,但我们依然使用着冰箱。所以说,AI 当然是集结了优秀工程师脑力的人工智能,但同时它也是平易近人的,像一个聪明的小管家一样为我们服务。AI 本就是一个人人都能体验并且受益其中的工具。这次体验展上,还有 Giorgio Cam、Art Palette 等等其他好玩有趣的 AI 项目。Giorgio Cam 会通过摄像头捕捉并识别出物品名称等信息,然后即兴创作一段 Rap;而 Art Palette 则是一个 AI 调色板,它会识别图像中的配色,邂逅与你同色系的世界名画。

以上是对2018谷歌年展的一些简单介绍,而从AI领域的人才来看,也就是这些贴近现实、同时特别好玩的东西是什么人设计出来的呢,全球华人专家库对研究人工智能的专家进行收录,他们所属于全球华人专家库的ICML2019华裔作者库、H-index>40、计算机领域顶尖专家以及各种杰出青年智库等,更多信息欢迎访问全球华人专家库

[关于转载]:本文为“AMiner”官网文章。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转载仅限全文转载并保留文章标题及内容,不得删改、添加内容绕开原创保护,且文章开头必须注明:转自“AMiner”官网。谢谢您的合作。

扫码微信阅读
[关于转载]:本文转载于康船模,仅用于学术分享,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port@amin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