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章 > 正文

COVID-19 近期科研进展总结

作者: 学术君

浏览量: 961

时间: 2020-03-29 07:51

关键词: 新冠肺炎,研究成果,时间线,数据挖掘

清华大学 AMiner(学术搜索引擎)平台推出新冠肺炎全球研究成果时间线,通过数据挖掘筛选 206 个机构和 27 个论文源来监测新冠肺炎相关的学术进展动态,内容包括病毒病原、流行病学、动物建模、病毒监测诊断、药物研发和临床救治、疫苗研发、社会科学等多个关键领域的成果。

202003290201.jpg

一、药物疫苗

目前,我国的药物和疫苗已取得较大进展;在药物方面,法匹拉韦已完成临床研究;在疫苗的研发上,我国研发的重组腺病毒疫苗 Ⅰ 期临床试验已经开始,首批志愿者已注射;mRNA 疫苗,已启动灵长类动物毒理和药效预实验,预计 4 月中旬临床试验;病毒样颗粒(VLP)疫苗,小鼠免疫实验已产生特异性抗体。此外,美国也开始了新冠病毒疫苗的临床试验。

代表成果&事件:

1. 初步结果显示羟氯喹治疗有效且更安全,在“上海方案”中治疗性药物列首位。

2. 在美国由 NIH 及其合作伙伴开发的 mRNA-1273 的疫苗,已经在志愿者身上完成了注射,用以检测该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法匹拉韦已完成临床研究,显示出很好的临床疗效。在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建议法匹拉韦尽快纳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

4.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并且已经开始了临床试验。

二、检测诊断

之前批准上市的新冠肺炎检测试剂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核酸检测试剂,一类是抗体检测试剂。抗体检测可用于对核酸检测阴性的病例进行辅助诊断,也可以对病例进行排查筛查,但是还不能代替核酸检测方法。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批准了 12 个核酸检测试剂,8 个抗体检测试剂,随着对疾病的认识和研发工作的进展,将来还会有更多的检测试剂和方法投入使用。

此外,AI 辅助的诊断方法也在陆续研究中。

代表成果&事件:

1. 最近对一些境外输入的病例检测发现,其血清学 IgM 检测结果呈阴性,但其 PCR 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呈强阳性。钟南山表示对于一些早期病人来说,血清学 IgM 检测结果不一定是阳性的,这一点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2. 重庆医科大学永川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血清学转换或 IgG 浓度升高 ≥ 4 倍的血清学诊断标准适用于大多数 COVID-19 患者,以及血清学检查有助于诊断疑似和密切接触者的 SARS-CoV-2 感染。

1. 赛默飞 COVID-19 诊断检测在美获 FDA 紧急使用授权,该方法在实验室收到样品四小时内即可出结果。

2.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研究人员构建和部署了一个可自动分析 CT 图像以检测 COVID-19 肺炎特征的 AI 系统,该系统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还可自动显示病变区域,利于快速诊断患者。

三、病毒溯源

科研人员已经力证病毒来源于自然,并且发现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此外,认为病毒应为外界带至华南海鲜市场,并且发现意大利在去年就已经出现了高度疑似新冠肺炎的患者。

本周代表成果&事件:

1. 云南大学张志刚团队揭示马来穿山甲可能是 SARS-CoV-2 类似病毒潜在自然宿主,研究人员发现这批马来穿山甲携带 SARS-CoV-2 相近的冠状病毒(命名为Pangolin-CoV),这些研究表明穿山甲是 SARS-CoV-2 的自然宿主。

2.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生物学家克里斯蒂安·安德森推测说,新冠病毒进入华南海鲜市场可能有三种场景:可能由一名感染者、一只动物或一群动物带到该市场。

3. 我国多家科研机构联合,在云南新发现的另一种蝙蝠冠状病毒,力证新冠病毒起源于自然。

4. 意大利知名医学专家朱塞佩·雷穆齐(Giuseppe Remuzzi)表示,意大利可能早在去年 11 月和 12 月就已经出现了高度疑似新冠病毒肺炎症状的不明原因肺炎。

四、疫情防控

暂时没有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存在新的传播方式,不过儿童依旧是易感者。全球疫情的流行趋势已经形成,海外疫情会在未来 2-3 个月反向影响中国疫情,下一步应该严格控制输入型病例。

本周代表成果&事件:

1.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罗斌团队收集了在国武汉市的 COVID-19 每日死亡人数,气象和空气污染物数据并建模分析。发现 COVID-19 死亡率与昼夜温差呈正相关,而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

2. 研究人员在对所有疫情国家的分析中,发现大多数国家可以有效应对紧急疫情。但必须强调的是各国之间进行能力建设和合作,以加强全球对爆发控制的准备。

五、机理研究

蛋白酶 Mpro 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蛋白酶,在其复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其次是该病毒为一种单链 RNA 病毒。最后是,其传染性提高是大概率事件。

本周代表成果&事件:

1. 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具有 A 型血型的人获得 COVID-19 的风险显著较高,而具有 O 型血的人则具有较低的感染风险。

2.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其威教授团队发现新冠病毒突变增强了新冠病毒表面刺突蛋白的结构稳定性,突变病毒株与受体结合的亲和力显著增强。

3. 德国研究人员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是一种单链 RNA 正链包膜乙型冠状病毒。它的基因组编码为非结构蛋白、结构蛋白和辅助蛋白。

4. 德国吕贝克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 Mpro 的蛋白酶是新冠病毒中的主要蛋白酶,它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他们运用高强度X射线,解码了这种蛋白酶的三维结构。

六、临床救治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称表示在患者康复阶段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让患者做呼吸锻炼,同时配合中药、针灸、按摩等综合疗法,可以改善症状,促进炎症的吸收,对脏器损伤的保护、对免疫功能的修复都有积极作用。而药物克力芝并没有显著效果。

本周代表成果&事件:

1. 北京协和医院传染病科研究人员发现重度 COVID-19 的患者接受了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恢复良好。

2.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团队开展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临床试验披露研究结果:在重症新冠肺炎成人住院患者中,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力芝)不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状况,不能显著降低死亡率,同时还有可能发生不良发反应。

3. 中山医院研究人员通过观察 COVID 患者表现发现,病毒感染会损害了胆管细胞的屏障和胆汁酸运输功能,因此在治疗 COVID-19 患者中,应重视控制直接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肝损害。

往期回顾:

JAMA:十年研究发现每日步行8000步,全因死亡风险降一半!

美军开发远程人脸识别系统,实现1公里内目标识别

Nature发表管轶团队新冠论文,穿山甲携带新冠相关病毒

[关于转载]:本文为“AMiner”官网文章。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转载仅限全文转载并保留文章标题及内容,不得删改、添加内容绕开原创保护,且文章开头必须注明:转自“AMiner”官网。谢谢您的合作。

扫码微信阅读
[关于转载]:本文转载于学术君,仅用于学术分享,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port@amin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