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章 > 正文

知乎热议:科研界是如何保护自己的成果免于剽窃的?

作者: 蒋宝尚

浏览量: 869

时间: 2020-07-07 03:48

关键词: 科研成果,剽窃

idea不值钱?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付向东教授实名举报中科院杨辉教授学术抄袭一事引起了学界热议,这一话题更是在当天霸占了知乎榜首。

在这件事情中,付向东说杨辉在听了他在中科院神经所做的学术报告,以及实验细节之后,将他的研究思路和成功的实验结果进行重复研究工作,并写成论文投稿到Cell。

随后,据Bioart报道,杨辉也针对付向东的质疑进行了4点回应,内容包括敲低PTBP1的方法、治疗疾病的类型、实验的目的等等,都不同于付向东发表在Nature上的论文。

整个“举报”事件热度还未消去,“如何保护自己的成果免于剽窃”也成了科研界的担忧。众多网友在知乎上参与了讨论。

idea这个东西,到底应该如何对待?

知乎网友@何林表示,因为一个报告导致竞争lab抢发paper的事其实并不罕见,但过去这种事主要发生在大实验室抢发小实验室的论文。原因在于过去实验材料构建慢,只有资源丰富,积累充分的大实验室才可能在资源人手有限的小实验室做了一半的时候抢先发表。

而现在的技术下陷导致了大实验室失去了绝对的优势,小实验室也能scoop大实验室的成果。

这种行为肯定是不道德的,但是这也是科研圈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这位网友@何林还提到:过去做科学的大多是家境优渥的绅士,圈子也小,彼此都认识,干这种事相对还少(但也不是没有),现在科研非升即走,中美的科研环境由于资金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这种行为未来只会越来越多。

但是这种现象也是分领域,例如数学物理,大家都知道idea往往更加重要,也更尊重首先提出概念的人,而不是做出结果的人。这也是为什么预印本Rxiv在数学物理里面普遍流行,但是在化学生物领域明显冷淡的原因。

一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在读的网友表示,科研中的idea,其实很难区分剽窃。在材料行业,除非是他人报道的材料组分,制备工艺,测试手段跟你的完全一样,不然很难说抄袭。

一位科学技术哲学博士说道:理工科和文科的研究“范式”,天壤之别。但是,理工科和文科对idea抄袭和造假的看法却如出一辙——idea不值钱。

理工科的idea不值钱,做出实验才是硬道理,证伪了某基本原理才是伟大发现。这是因为,理工科的思想基础是实证主义,即做实验验证理论。

文科的idea更不值钱,要尽可能充分地论述才行。不但有思想,还要论证有力,最好文采斐然。

另外,他还提到idea保护其实在法律层面上挺难的:“无论是中国的知识产权法还是美国的知识产权法,都难以对抄袭和造假进行严格的界定。”

还有网友点出了,国家层面的科研特点:中国课题组有钱,欧洲课题组人多。欧洲在科研上喜欢玩人海战术,动不动一篇论文十几位作者。

还有网友表示,想表示idea的所有权,还是得先发表。

学术会议报告的目的:“造势”和“交流”

在这一话题下,网友们还讨论了在学术会议上先讲自己的idea其实就是为了占先机和造势,毕竟参加学术会议的都是圈里人,预先讲出自己的idea能够提前让圈里人认可。另一方面,在场听学术报告的很可能就有一些期刊的编辑或者审稿人。

例如这位网友提到的,学术报告提前“造势”有时候比文章还好用。另外,学术报告的另一个作用是交流,学术报告确实有助于开拓视野并获得前沿研究信息;再者,也确实能够启发科研思路,举办学术报告的目的也是让各种思想碰撞,开拓思路,激发灵感。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AI科技评论”微信公众号,作者:蒋宝尚。感谢原作者的分享。

往期回顾:

干货!清华、复旦、滴滴等行业大佬论道AI人才的养成 | AI TIME

不是1:7,科学家找到狗子对应人类年龄精确公式,1岁=30岁,4岁=52岁

今年这么多重要会议改为线上,你觉得成了还是败了?

[关于转载]:本文原载于“AI科技评论”微信公众号,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谢谢您的合作。

扫码微信阅读
[关于转载]:本文转载于蒋宝尚,仅用于学术分享,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port@aminer.cn。